加快建成生态支点 寻访美丽细胞丨生态打底、文化引流 天门知青农场节假高峰日接待游客2万人次
加快建成生态支点 寻访美丽细胞丨生态打底、文化引流 天门知青农场节假高峰日接待游客2万人次
加快建成生态支点 寻访美丽细胞丨生态打底、文化引流 天门知青农场节假高峰日接待游客2万人次
天门市黄潭镇七屋岭(lǐng)村:作为天门最古老的村庄之一,拥有600多年历史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七屋岭村依托自然景观、历史文化、民俗风情(mínsúfēngqíng)等资源,开发建设农文旅融合项目,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。
鸟瞰七屋岭村。(湖北日报(húběirìbào)全媒记者 张灿 摄)
上山下乡怀壮志,战天斗地绘新图!6月23日,家住天门渔薪镇的(de)杨婆婆(pópó)再一次来到当年知青(zhīqīng)下放点——七屋岭村。“从前这里真是苦,现在变得太美了!”杨婆婆一有空闲便约上朋友一同来游玩、追(zhuī)忆往昔。
当天,“加快建成生态支点(zhīdiǎn) 寻访美丽细胞”报道组走进天门市黄潭镇七屋岭村,浓厚(nónghòu)的知青文化彩绘和标语,让人仿佛(fǎngfú)穿越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。
姚蓉,天门知青(zhīqīng)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,从深圳返乡创业,她带领(dàilǐng)知青农场挖掘七屋(qīwū)岭村风景秀丽、清幽古朴的自然(zìrán)禀赋,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。据悉,天门知青农场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000万元,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。
今年42岁的(de)姚蓉来自恩施来凤县,丈夫是天门市黄潭镇七屋岭村人,此前在(zài)深圳从事贸易生意。一次偶然的机会(jīhuì),她注意到丈夫老家曾是知青下乡点,且留下了一些知青当年居住过的宿舍(sùshè)等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,俩人商量决定返乡创业。
“第一次来的时候,路都不好走,我只好把高跟鞋脱下来。”回忆起2016年创业之初,姚蓉(yáoróng)记忆犹新。那年夏天(xiàtiān),天门遭遇百年难遇的洪灾。创业之初,姚蓉便遭此打击。当时苗圃基地(jīdì)(jīdì)、养殖基地都被洪水淹没,但她没有气馁。
在政府的帮助下,姚蓉(yáoróng)筹措资金(zījīn),重新修缮(xiūshàn)当年的知青宿舍,建餐厅、修道路、开河道、种植绿化景观树等。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7年3月2日,天门知青农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。
天门知青农场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灿 摄(shè))
20万斤樱桃一周采完(cǎiwán)
2017年秋天,黄潭镇举办的乡村旅游节,吸引了约10万名游客(yóukè)来七屋岭村游玩。旅游火热(huǒrè)的同时,也有(yǒu)很多游客反映,村内的接待设施尚不完善。
嗅到商机的姚蓉立即开始策划,打造“月季迷宫”“紫藤长廊”“紫薇(zǐwēi)大道(dàdào)”“知识青年回头看”等文旅项目,建设火龙果采摘园、无花果采摘园、紫荆花观赏(guānshǎng)园、月季花园、桑葚采摘园等,举办(jǔbàn)花展、采摘节、赶集会,人流量和关注度迅速攀升。
去年,姚蓉尝试自己出镜拍摄(pāishè)短(duǎn)视频。“一个摘樱桃的短视频,吸引了10万多人次的观看。”姚蓉说(shuō),短视频引流效果非常明显,仅一周时间,120亩(mǔ)的樱桃园、将近20万斤的樱桃被游客“一采而空”。
姚蓉将农场规模从200亩扩展至500余亩,围绕采摘、旅游(lǚyóu)和观光等核心业务,积极探寻“农业+旅游”以及“农业+休闲采摘”等模式。每年节假日,天门知青农场日均接待(jiēdài)游客近(jìn)2万人次。
每年提供季节性岗位近(jìn)9000人次
在(zài)天门知青农场,总经理姚蓉(中)为客人服务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灿 摄(shè))
“落日晚风的尽头,有你(nǐ)追的自由”“朋友(péngyǒu)不多,都在(zài)这桌”……在天门知青农场,处处都透露着潮流和松弛的氛围。“目前,我们从相亲、恋爱约会、结婚婚宴、儿童自然研学等(děng)多个方面入手,不断延长产业链。”姚蓉介绍,随着经营领域不断拓展,农场可提供(tígōng)季节性岗位近9000人次。
跟着姚蓉,村民(cūnmín)们打理农场、餐厅,养护蔬菜、花果,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。“做农业,表面上看是田园诗意风光,背后还需要付出很多的(de)心血和汗水。”姚蓉希望,不断焕发生机的乡村,不仅能(néng)让更多年轻人在(zài)家乡找到就业机会,也能拥有诗与远方。
(报道组成员:汪子轶(yì)、张灿、胡弦、通讯员李斌、余桃晶)
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(wèi)用户推送权威的(de)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(xuéxí)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